山药是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之一,记载山药能入药的典籍是《神农本草经》,其中将山药列为上品药材,认为“山药味甘温,补虚赢,除寒热邪气;补中,益气力,长肌肉;久服耳目聪明,轻身,不饥,延年”。现《中国药典》收载山药味甘性平,归脾、肺、肾经,有补脾养胃,生津益肺,补肾涩精的功效,用于脾虚食少,久泻不止,肺虚喘咳,肾虚遗精,带下,尿频,虚热消渴。麸炒山药补脾健胃,用于脾虚食少,泄泻便溏,白带过多等症。山药是许多中药方剂的重要组成成分,如被大众所熟知的六味地黄丸、健胃消食片、参苓白术散等方剂中都有山药。
在历代本草中,更是指出了何种山药入药,何种供馔。《本草原始》和《本草纲目》指出“薯蓣入药,野生者为胜”“生山谷者入药为胜”;《植物名实图考》指出“生怀庆山中者细白坚实,入药用之”。产于怀庆府(今河南焦作)的山药习称“怀山药”,与地黄、菊花、牛膝并称为“四大怀药”驰名中外。“铁棍山药”为怀山药中的珍品,因其外形酷似铁棍而得名。